石家庄2025年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通过“1233”战略框架(一个目标、两大定位、三大布局、三条红线)拉开城市框架,优化空间结构,并重点提升民生福祉与产业能级。到2025年,石家庄将初步建成乐享颐养、安逸舒适的惬意省会城市,主城区面积扩大至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提升至96.5平方米,同时强化“华北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功能定位。
石家庄的空间布局将围绕“一主、四辅、两带”展开,主城区与鹿泉、栾城、藁城、空港四大组团协同发展,滹沱河经济带和太行山生态带则成为生态与经济双引擎。拥河发展战略释放了578.8平方公里建设空间,为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提供土地保障,实现“地等项目”的产业布局效率。
民生领域,规划明确到2025年二环内人口密度从1.8万人/平方公里降至1万人左右,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公园绿地步行15分钟覆盖率从54%增至9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翻倍至12平方米,教育及体育设施用地同步扩容。通过调出99万亩分散基本农田,优先补足公共服务用地,推动“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
区域协同方面,石家庄将深化京津冀联动,强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动石雄城际铁路等基建项目,并依托“6+2+2”城市更新重点工程重塑城市形象。三条红线(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为可持续发展划定底线,确保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平衡。
未来五年,石家庄将以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打造一座产城融合、宜居韧性、辐射冀中南的省会标杆。这一蓝图不仅需要政策与资源的精准落地,更依赖持续的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规划愿景转化为市民可感可知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