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邮订单班虽承诺“入学即就业”,但隐藏着协议捆绑、职业路径单一、企业违约风险三大陷阱,考生需警惕“铁饭碗”背后的隐性成本。
-
协议文字游戏:就业≠理想岗位
订单班协议常模糊具体岗位和薪资,例如“基层窗口服务”可能实际是偏远地区邮政网点,且服务年限长达5-8年。若中途违约,需支付高额赔偿金(部分案例达数万元)。 -
专业锁死,转行难
订单生技能高度垂直,如邮政金融方向仅适配邮政系统,一旦行业波动(如邮政业务收缩)或个人兴趣转变,跨行业就业竞争力极低,甚至面临“技能归零”风险。 -
企业“中途跑路”无保障
非国企合作的订单班可能因政策调整(如教培“双减”)或经营问题解散班级,学生既失去定向就业资格,又因课程特殊化难以转入普通专业。
总结:订单班适合目标明确、能接受基层岗位且家庭抗风险能力强的考生,但务必逐条审核协议条款,并预留专升本或转行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