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2025年最新规划图聚焦“多中心联动、产城融合、交通升级”三大核心,通过土地供应优化、轨道交通扩容、新兴产业布局等举措,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
土地开发与居住升级
2025年合肥计划供应45宗居住用地,覆盖滨湖、包河、瑶海等7大区域,其中滨湖省府东板块将集中入市13个新盘,金融西南地块竞争激烈。老城区如庐阳区桐城路地块依托顶级学区资源,新站少荃湖片区则主打生态宜居,配套南门小学、42中新校区。全市推进189万平方米征迁,重点改造瑶海老合钢、包河城中村等区域,释放土地用于保障房和人才公寓建设。 -
交通网络立体化
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预计2025年通车,串联高新区至肥东,疏解东西向通勤压力;合肥西站年底投入运营,引入3号线、S1线,成为京港高铁枢纽,与合肥南站、合肥站构成“铁三角”。合宿高铁安徽段9月开通,结束五河、泗县无高铁历史。S92支线、淮桐高速等30条干线扩建工程同步启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升路网效率。 -
产业与公共服务配套
新兴产业方面,高新区布局量子科技、低空经济产业园,包河区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目标155万辆。教育医疗资源同步扩容,新建改扩建7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增学位7.5万个;市儿童医院新区、合肥市博物馆年内交付,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投入运营。 -
城市更新与生态治理
东部新中心聚焦工业遗产开发,瑶海区启动唐桥公园二期,骆岗中央公园规划2宗住宅用地。南淝河—巢湖沿线30公里“翡翠项链”工程推进,结合十八联圩湿地修复,构建蓝绿生态廊道。庐阳区试点城市公园一体化运营,包河区淝河板块通过征迁新增住宅用地,提升滨水居住品质。
合肥2025年规划以“片区开发+功能补齐”为逻辑,既强化核心区优势,又填补外围配套短板,市民可重点关注轨道交通覆盖区域及新兴产业集群周边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