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校训是“献身、求实、团结、奋进”,这八个字凝练了学校70余年的办学精神与文化内核,既是师生行为的准则,也是民族教育使命的体现。献身强调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求实倡导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凝聚多民族师生的力量,奋进则激励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校训中的“献身”源于建校初期扎根边疆、服务民族教育的传统,要求师生以赤诚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求实”呼应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从课程设置到科研成果均体现这一原则,例如学校主办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以严谨学风入选核心期刊。作为多民族高校,“团结”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校徽中蒙汉英三语元素和绿色基调的设计,正是民族团结与地域特色的象征;“奋进”则贯穿学校发展历程,从1952年建校到如今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始终以改革精神推动学科建设。
校训的实践体现在多个层面:教学上注重师范生“学高身正”的培养目标,科研中鼓励跨学科合作解决区域问题,校园文化则通过校歌、主题活动强化价值认同。近年来,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新增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正是“奋进”精神的当代诠释。
理解这八字校训,不仅能把握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办学精髓,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坐标——在民族地区教育中,唯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结合,方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