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历史悠久且多民族交融,现结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地理概况
-
位置与面积 :地处中国北部,东接黑龙江、吉林、辽宁,南邻河北、山西、陕西、宁夏,西接甘肃,北邻蒙古国,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2.3%。
-
自然与资源 :拥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矿产丰富,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是中国最大草原牧区。
二、历史沿革
-
古代文明
-
先秦时期(前21世纪-前221年):河套人、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等早期文明遗址,展现中华文明源头。
-
游牧民族兴盛: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在此活动,匈奴铁骑横扫欧亚,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
-
-
朝代统治
-
唐代:突厥地;宋代出现蒙古部落;元朝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
-
明代:分裂为达靼、瓦剌;清代统一蒙古,设漠南蒙古(内蒙古)和漠北蒙古(外蒙古),内蒙古归理藩院管辖。
-
-
近现代变迁
-
民国时期: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后均改为行省。
-
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内蒙古东部成立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迁都呼和浩特,1954年撤销绥远省,蒙绥合并。
-
三、民族与自治
-
民族构成 :以蒙古族为主,同时有汉族、回族、满族等多民族聚居,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摇篮之一。
-
民族自治 :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1954年改名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结束长期分裂统治。
四、现代发展
-
行政区划 :现辖12个地级行政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200千米。
-
经济特色 :以农牧业为主,同时发展工业、旅游业,拥有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