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政审历史结论时,需全面、客观地反映被审查人的政治历史表现及现实情况,并形成综合性结论。以下为撰写政审历史结论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政审历史结论的撰写要点
- 内容全面:包括被审查人的基本信息、政治历史表现、直系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等。例如,需明确被审查人是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重大历史问题或违法行为。
- 结构清晰:通常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标题如“关于×××的政审历史结论”;正文需分段阐述被审查人的基本情况、历史表现、亲属情况及综合分析;落款需注明撰写单位、经手人及日期。
- 语言规范:表述应言简意赅、准确无误,避免模棱两可或主观臆断。例如,结论部分可直接明确“该同志历史清白,政治表现良好”或“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核实”。
二、注意事项
- 方法多样:通过谈话、查阅档案、函调、外调等方式获取信息,确保材料真实、完整。
- 重点突出:对重大历史事件或政治斗争中的表现要详细说明,尤其是对党的态度、遵纪守法情况等。
- 亲属情况明确:需列明直系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面貌、职业及历史问题,避免遗漏。
- 结论明确:综合分析后提出结论性意见,如“符合政审要求”或“暂缓通过”,并说明理由。
三、示例参考
以下为政审历史结论的简化示例:
关于×××的政审历史结论
×××,男,汉族,××××年××月××日出生,籍贯××××。通过查阅档案、谈话及函调,该同志政治历史清白,无重大历史问题。其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均无政治问题。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实表现良好,群众基础扎实。综合分析,该同志符合政审要求。
撰写单位:××党支部
经手人:×××
日期:××××年××月××日
四、总结与提示
政审历史结论是反映被审查人政治素质的重要材料,需严谨撰写。撰写时务必做到内容全面、结构清晰、语言规范,确保结论准确无误。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要求,可参考相关党务工作指南或咨询组织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