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
转账已受理的记录是否可以造假,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转账受理记录的真实性
-
银行系统保障
银行转账受理信息通过银行官方渠道(如网银、APP或线下柜台)生成,系统具备防伪机制,操作流程需多重验证。
-
电子证据属性
转账记录作为电子证据,其真实性受《刑法》保护。伪造或篡改转账记录可能触犯伪造证据罪或诈骗罪。
二、可能存在的伪造风险
-
截图真实性存疑
单张截图可能被篡改或伪造,例如通过图像编辑软件修改显示时间、金额等信息。
-
信息片面性
单张截图可能不完整,需结合其他证据(如聊天记录、银行流水等)综合判断。仅凭“已受理”状态无法确认转账是否实际完成。
三、法律后果
-
刑事责任 :伪造转账记录可能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时)或伪造证据罪,根据《刑法》规定,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
-
民事诉讼 :在纠纷中,虚假转账记录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无效证据,导致转账方主张权利失败。
四、建议
-
以实际到账为准 :转账是否成功以账户实际收到款项为准,而非受理状态。
-
保留完整证据链 :保留聊天记录、转账截图、银行流水等多份证据,便于后续**。
-
警惕诈骗 :若收到疑似伪造的转账通知,建议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核实,避免轻信“先付款后发货”等话术。
转账已受理记录本身具有较高真实性,但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若发现记录存疑,建议通过法律途径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