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然气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的核心在于识别可能导致群死群伤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燃气经营行为,重点涵盖许可证缺失、设备安全缺陷、管道违规敷设等11类情形。该标准由住建部发布,明确要求燃气经营者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并对厂站、管道、气瓶等关键环节提出技术性强制规范,违者将面临整改或处罚。
-
无证经营与制度缺失。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未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或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等行为直接列为重大隐患,依据《安全生产法》最高可处20万元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例如,未定期检查用户燃气设施或未制定应急预案均属此类。
-
厂站设备安全硬性要求。燃气储罐需配备压力、液位监测及超限报警功能,厂站内电气设备必须防爆,可燃气体泄漏区域需安装浓度报警装置。若压缩天然气装卸系统缺少防拉脱联锁保护,或管道未设自动切断装置,均判定为重大隐患。
-
管道敷设与调压设施风险。中压以上地下燃气管线被占压,或输配管道违规穿越排水管、电缆沟等地下构筑物(未采取防护措施)均属重大隐患。调压装置未设置超压保护措施同样列入判定范围。
-
气瓶与用户端管理漏洞。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销售未经许可的瓶装燃气,或用户端使用淘汰燃具、管道违规敷设在卧室或地下室等密闭空间,均需立即整改。
提示:企业需对照标准逐项排查,尤其关注设备合规性与制度闭环管理;用户发现隐患可向属地燃气管理部门举报,共同防范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