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贫困地区通过交通基建、产业升级、就业帮扶等系统性措施实现整体脱贫,并形成以茶叶、辣椒、竹产业等为核心的特色农业集群,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
交通基建打通致富通道
遵义曾因山区交通闭塞导致农产品滞销,2014年以来累计修建农村公路超3.4万公里,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等项目带动淋滩村手工红糖等传统产业复兴,特色农产品外销效率提升30%以上。 -
山地农业转型激活经济
针对“鸡窝地”耕地劣势,发展茶叶、辣椒、中药材等八大主导产业,投产茶园200万亩,辣椒年产值超50亿元。务川县长脚村通过柑橘种植使农户年收入增至10万元,产业覆盖92万脱贫人口。 -
就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建立四级防贫监测平台,设立8000万元防贫基金,通过易地搬迁户均就业2.1人。正安县吉他产业园、湄潭茶产业带动搬迁群众月收入达4000元,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46元。 -
文旅融合助力可持续发展
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优势,花茂村“农文旅”模式使村民年收入超2万元,湄潭县偏岩塘等村寨通过“七改一增”人居环境整治,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
当前,遵义正推进“五大行动”强化防返贫机制,未来将聚焦茶、竹、白酒等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