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撤案
报警人报警后决定不追究法律责任,处理方式需根据案件性质和程序规定进行区分,具体如下:
一、案件性质与处理方式
-
自诉案件
报案人可以撤回起诉或撤销案件。若报警人主动放弃追究,公安机关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终止处理。例如,故意伤害案中,受害人撤回告诉即终止诉讼。
-
公诉案件
报案人无权撤案。若公安机关已立案,案件将进入侦查阶段,报案人只能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处理:
-
证据不足或情节轻微 :公安机关可依法作出不予立案决定;
-
撤回告诉 :若公安机关已侦查但未起诉,受害人可撤回刑事告诉。
-
二、程序要求与注意事项
-
撤销案件条件
公诉案件需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犯罪嫌疑人死亡等;自诉案件需撤回告诉。 注意:轻微刑事案件中,若公安机关主动撤案,需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证据与程序规范
-
公安机关需在接到报案后及时出警并调查取证,若受害人明确表示不追究,应制作相关记录;
-
涉及调解时,需制作调解笔录,双方签字确认。
-
-
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后果
未经法院判决,任何人都不得被确定有罪,因此不会产生犯罪记录。但若因其他原因被处罚(如治安管理处罚),仍可能留下记录。
三、救济途径
若公安机关在立案后长期不处理,可通过以下方式监督:
-
投诉举报 :向当地检察机关或公安行政监督部门反映情况;
-
法律救济 :通过12389等平台投诉或提起行政诉讼。
总结 :报警后不追究需结合案件类型判断是否可撤案,自诉案件可撤回,公诉案件需通过其他程序终止。整个过程需依法依规进行,避免因程序不当影响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