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简称“农村低保”)是国家为保障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而发放的专项补助,具有兜底性、普惠性和动态调整三大特点。
-
保障对象
农村低保主要针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包括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 -
发放标准
低保金额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基本生活需求动态调整,通常按家庭人均收入与低保线的差额进行补差发放,确保“应保尽保”。 -
申请流程
- 提交申请: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提交家庭收入、财产等证明材料。
- 审核公示:村委会初审后公示,乡镇政府复核,县级民政部门最终审批。
- 资金发放:通过“一卡通”等渠道按月或按季度直接发放到户。
-
动态管理
低保家庭需定期复核经济状况,收入超标或条件改善的将退出保障范围,确保资源精准覆盖困难群体。
农村低保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托底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符合条件的家庭可及时咨询当地民政部门,确保权益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