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故事考试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意构思、情节编排和叙事能力,常见类型包括命题故事、续写故事和图片联想故事。 考生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主题明确、逻辑清晰且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创作,核心评分点在于立意深度、人物塑造和情节冲突的设计。
-
命题故事
题目通常给出一个关键词或短语(如“重逢”“最后一班地铁”),要求围绕主题展开合理想象。创作时需注意三点:- 避免平铺直叙,通过倒叙、留白等手法增强悬念;
- 人物动机要符合逻辑,避免强行推动剧情;
- 结尾可适度开放,但需保证故事完整性。
-
续写故事
提供一段开头(例如“暴雨夜,他收到了20年未联系的号码发来的短信……”),要求补充后续发展。高分技巧包括:- 快速建立与前文的关联性,保持风格统一;
- 在矛盾爆发点设计反转,如身份揭露或价值观碰撞;
- 环境描写需服务于氛围营造,忌冗长堆砌。
-
图片联想故事
根据单张/多张图片(如老照片、抽象画)创作故事,重点考察视觉转化能力:- 提取图片中的关键元素(物品、色彩、人物关系)作为线索;
- 可尝试多角度解读,例如将破旧玩具熊联想为童年创伤或亲情寄托;
- 若题目含多图,需找到画面间的隐藏逻辑链。
考前建议通过“关键词发散训练”和“三幕剧结构练习”提升应变能力,考场中优先确保基础分(如无错别字、格式规范),再追求创新性。切记:好故事未必需要复杂设定,但必须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