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通过电商助残、科技赋能、雇主培训等创新模式,已帮助9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其中按比例就业占比达37.29%居全省首位,并开创“星空咖啡”等特色项目助力孤独症青年就业。
-
多元化就业模式:中心构建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自主创业“五位一体”就业体系。例如,肢体残疾人陈秀环通过抖音电商培训月入七八千元;47家“爱心屋”为138名残疾人提供弹性岗位,最高月薪3200元。
-
科技与技能赋能:开设无人机操控、数据标注员等前沿职业培训,并联合农业专家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果蔬种植技术指导。同安区残疾人沈文灿通过科技助农将果园从十几亩扩至七十亩,收入翻4倍。
-
雇主生态共建:定期举办雇主培训班,解读税收优惠与用工政策,联动41家企业开发岗位。2025年首次在事业单位招聘设残疾人专岗,国有企业专场提供98个职位,超比例就业企业可享“免申即享”奖励。
-
心智障碍群体突破:针对孤独症青年设计“1+X+N”融合支持机制,打造“星空咖啡”品牌就业空间,12名学员正式上岗并带动辅助性就业。同步推进“幸运星爱心商品中转站”等社会康复项目,提升就业转衔能力。
-
服务链优化:建立覆盖市、区、街镇、社区的四级联络员队伍(569名),提供职业测评、心理辅导等精准服务。2024年发放创业补贴831万元,疫情期间为1083家残疾人实体减免737万元运营成本。
未来,中心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助残行动,通过“培训到田间、岗位送上门”等举措,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