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估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指数时,需关注指数覆盖范围、行业代表性、成分股构成及市场表现等关键维度,目前较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指数在样本选取、行业分布、权重股表现及估值水平上呈现差异化特征。
- 不同人工智能指数在样本来源上各有侧重。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聚焦创业板市场,样本股数量50只、平均市值约259亿元;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覆盖中证全指,选取50只样本股、平均市值约571亿元;中证沪港深人工智能50指数从内地与香港市场选取50只(实际49只)样本股、平均市值约1483亿元;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则专注科创板,选取30只样本股、平均市值约336亿元。
- 从行业分布看,创业板与中证沪港深指数覆盖通信、计算机、传媒等综合领域,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更偏重半导体、计算机、电子等底层技术板块,而上证科创板指数半导体权重超50%,硬件属性更强。
- 各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差异显著,中证沪港深指数因纳入腾讯控股、美团等港股,权重股集中度达60.79%,半导体龙头寒武纪在多个指数中均占据核心位置。
- 历史收益方面,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近一年表现突出,但创业板与中证沪港深指数中长期数据更完整,创业板指数三年期回报更优。
- 估值对比显示,创业板与科创板指数市盈率达历史中低位,中证沪港深指数处于历史低位,但需注意部分指数因成立时间较短导致估值参考性有限。
- 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指数类型,注重硬件技术可选科创板指数,青睐全市场布局可考虑中证主题指数,而港股与A股综合配置需求则需关注沪港深指数。
综合来看,AI指数选择需结合投资期限、风险承受力及行业偏好综合评估,市场波动下建议分散配置并定期跟踪指数成分调整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