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当前常见的新型诈骗套路及防范建议,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网络金融诈骗
-
刷单返利诈骗
通过虚假投资理财平台或刷单任务,承诺高额返利,诱导受害者下载虚假App或提供银行账户信息,最终骗取资金。
-
虚拟货币投资诈骗
伪造交易平台和收益数据,吸引受害者投入资金,待平台关闭后无法提现。
-
冒充公检法诈骗
假冒执法人员恐吓转账至“安全账户”,或冒充客服要求提供银行验证码、缴纳保证金等。
-
虚假投资理财
以高回报为诱饵,推荐虚假项目(如P2P、虚拟货币),利用受害者对财富的渴望实施诈骗。
二、生活服务诈骗
-
快递丢失/损坏赔偿诈骗
冒充快递公司客服,发送虚假赔偿链接,诱导填写银行卡信息或支付手续费。
-
网约车运现金诈骗
结合“线上诈骗”与“线下取钱”,通过快递或网约车运送现金,要求受害者到指定地点交接。
-
“京东白条”诈骗
冒充客服诱导下载虚假屏幕共享软件,或谎称账户异常需转账处理。
三、个人信息诈骗
-
精准诈骗
通过社交平台获取个人信息后,冒充熟人或机构(如银行、政府机构)诱导转账,利用信任漏洞实施诈骗。
-
冒充好友诈骗
伪造语音信息或社交账号,冒充好友借钱,利用语音回复增加可信度。
-
AI换脸/拟声技术诈骗
使用AI技术伪装熟人面容或声音,通过视频通话实施诈骗。
四、其他新型诈骗
-
“薅羊毛”诈骗
通过虚假政府App或补贴项目,诱导下载软件或提供银行信息,涉案金额巨大。
-
洗钱诈骗
结合“低价充话费”“邮寄黄金”等手段,将非法资金转移至境外或通过复杂流程洗白。
-
诱骗出境诈骗
以高薪工作、报销机票为诱饵,将境内人员诱骗至境外从事非法活动。
防范建议
-
提高警惕 :对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项目保持谨慎,避免轻信“内部渠道”“熟人推荐”。
-
保护隐私 :不向非官方渠道提供银行账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谨慎下载不明软件。
-
核实身份 :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对电话、短信中的紧急要求保持冷静,避免点击不明链接。
-
及时报警 :发现异常交易或诈骗行为,立即报警并冻结相关账户,减少损失。
若遇疑似诈骗,可通过银行、公安机关或110等渠道核实情况,切勿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