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铜价大概率将突破8000元/吨,甚至可能冲击更高位,主要受全球铜矿供应紧张、新能源需求爆发及宏观政策托底三重驱动。 机构预测显示,沪铜全年运行区间或达70000-85000元/吨,伦铜可能突破10000美元/吨,供需矛盾与长期结构性支撑成为涨价核心逻辑。
-
供应端持续收紧
全球铜矿面临品位下降、新增项目有限等挑战,智利、秘鲁等主产区产量增速放缓,非洲电力供应问题进一步制约产能释放。2025年铜精矿加工费跌至25美元/吨,冶炼端利润压缩或倒逼减产,原料短缺直接推高精炼铜成本。再生铜虽能部分补充缺口,但增量仅10-20万吨,难以扭转供应偏紧格局。 -
新能源需求爆发式增长
电动汽车、光伏及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耗铜量是传统行业的2-5倍。中国电网投资年增6%、美国再工业化及全球绿色转型加速,拉动铜需求年增速超3%。AI算力基础设施扩建更带来额外增量,长期需求曲线被重塑。 -
宏观政策与金融属性共振
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美元走弱利好大宗商品,中国财政刺激政策托底传统消费。美国加征铜关税预期引发囤货需求,加剧区域性供应失衡。铜的金融属性使其成为抗通胀配置首选,资金涌入进一步放大价格波动。
投资者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但长期上涨趋势明确。 铜价受矿端“硬约束”和新能源“强需求”的双重支撑,8000元/吨仅是阶段性中枢,若宏观环境与地缘冲突叠加,价格或更快触及上限。建议关注季度性回调机会,产业链企业可通过期货工具对冲成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