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经协商擅自用奖励金额抵销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工资是劳动者法定报酬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按月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奖金则是额外激励,二者性质不同且法律明确禁止单方面抵扣。但若劳动合同中有合法约定且不违反强制性规定,则可能例外。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且不得克扣或拖欠。奖金作为对员工超额贡献的奖励,其发放标准通常独立于工资。若公司未经员工同意单方面将奖金充抵工资,既侵犯了劳动者的报酬权,也构成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通过协商、劳动监察投诉或仲裁等途径**。
以下分点说明关键法律依据和应对措施:
-
工资与奖金的法定区别
工资是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劳动对价,受《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保护;奖金属于浮动薪酬,需按约定或制度发放。法律禁止将二者混同抵扣,除非双方书面同意且不违反最低工资标准。 -
违法抵扣的常见情形
包括但不限于:用绩效奖金冲抵基本工资、以销售回款未达为由扣减提成、用年终奖抵扣日常工资差额等。此类操作若无合法依据,均属无效。 -
劳动者的**路径
- 协商优先:要求公司出具书面扣减依据并补发差额;
- 行政投诉: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提交证据(如工资条、劳动合同);
- 仲裁诉讼:申请仲裁时可主张补发工资及赔偿金(应付金额的50%~100%)。
- 例外情况的合法性
若劳动合同明确约定“特定情形下奖金可抵扣工资”(如预支奖金需分期扣回),且条款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此类约定可能被认可。但企业需承担举证责任。
遇到工资被抵扣时,务必保留工资流水、考核记录等证据,及时主张权利。法律对劳动者的报酬权有刚性保护,企业任何变相扣减行为均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及赔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