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因违反中国反垄断法及未履行收购承诺被立案调查,核心争议聚焦其市场主导地位的滥用与出口管制合规问题,全球多国监管机构已介入审查。
英伟达面临的中国立案调查源于2019年收购以色列芯片厂商迈络思的交易,需履行公平供应义务却未履行,涉嫌违反附加条件。当时因市场份额超90%,中国市场监管总局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要求其不得强制搭售、公平定价并持续供货中国市场。自2022年起,英伟达多次以出口管制为由断供中国GPU产品,直接违背承诺,触发反垄断调查。中国《反垄断法》第46条与58条明确,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最高可处年销售额10%罚款,情节严重或遭业务拆分。
此次调查引发国际关注,源于多国同步行动。美国司法部9月已向英伟达发传票,调查其是否通过歧视性定价与捆绑销售挤压竞争对手;法国2024年启动反垄断诉讼,指控其操控价格与限制生产。欧盟同步审查其商业捆绑行为,全球监管形成合围态势。
更深层矛盾在于中美半导体博弈背景。英伟达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性能芯片,但其核心产品仍通过特殊渠道流入中国,加剧监管不满。公司面临集体诉讼(夸大营收)、高管避税指控等非垄断指控,雪上加霜。美国商务部新规限制AI芯片出口,使英伟达双重承压——既要应对监管审查,又需平衡地缘政治风险。
总结而言,英伟达的立案调查暴露其全球扩张与合规治理的失衡。在反垄断趋严、技术民族主义兴起的当下,技术巨头需平衡商业利益与法律边界。对行业而言,该案例警示跨国交易须严守承诺,尤其在半导体等敏感领域,需预判监管风险与地缘矛盾的双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