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模型领域呈现多维度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阿里、字节、腾讯等为代表,优势显著,百度的文小言则稍显落后;不同梯队企业基于自身定位,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等方式提升热度,未来应用场景的纵深开拓和商业闭环构建将成为致胜关键。
国内大模型竞争激烈,从技术性能比拼转向应用场景与商业闭环构建。第一梯队中,阿里、字节、腾讯等企业表现突出,旗下通义千问、豆包、混元大模型不仅在技术测评中名列前茅,还在用户规模上占据优势,如豆包、腾讯元宝等在AIGC APP月活跃用户规模上排名靠前。第二梯队中,百度的文小言表现不尽如人意,不仅在大模型测评排名靠后,用户活跃度方面也低于众多竞品,且其免费策略推出时间较慢,错失了一定市场先机。百度近期虽宣布采用“多模型融合调度”策略并全面免费,但能否扭转局面仍需观察。
不同企业凭借各自优势发力大模型领域。互联网大厂如百度、阿里、腾讯依托庞大的C端用户行为数据,在通用大模型领域占据主航道,发力多模态生成及全场景覆盖。AI原生公司如深度求索等在技术上突破显著,通过降低成本推动垂直场景创新。垂直领域专家如华为、科大讯飞等,通过硬件协同和场景渗透率提升实现推理成本降低和高精确度。通信运营商则依托数据资产和政企服务,强化基础设施整合能力。
在应用场景拓展上,各企业表现活跃。腾讯元宝入驻微信社交生态,夸克推出全新ai相机功能,字节即梦发布新版中文ai绘图模型等,通过功能创新提升用户体验。百度推出的心响在移动端通用agent领域发力,可完成200种任务类型。深度求索等凭借训练成本突破获高分关注,华为借昇腾芯片提升协同能力。
未来,大模型的竞争将聚焦于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和商业模式的完善。企业需在技术迭代的加强垂直场景覆盖和用户需求匹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才能在大模型竞争中持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