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新课标一卷聚焦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核心命题“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普及下问题是否会减少”直指时代痛点,既考察学生批判性思维,又引导其对技术本质的深度思考。 这一题目通过开放性的设问,鼓励考生从问题演变、人类求知欲、科技局限性等角度展开论述,体现新课标对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的重视。
-
科技便利性与问题“量变”的辩证分析
互联网和AI虽能快速解答知识性问题(如数学计算、事实查询),但人类面临的问题并未减少,反而因技术迭代衍生出更多伦理、隐私等新挑战。例如,AI算法偏见、数据安全等议题,恰是技术发展催生的新矛盾。考生需跳出“工具效率”的单一视角,认识到问题从“显性”向“隐性”的转化。 -
问题的“层次跃迁”与人文价值
技术解决的多是表层问题,而人类对生命意义、情感连接等深层问题的探索从未停止。如作文材料暗示的,当机器能回答“是什么”时,人类更需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这种从“答案导向”到“问题意识”的升华,正是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的分野。 -
教育导向与未来人才需求
题目呼应新课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强调在AI时代保留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考生可结合“嫦娥探月”等科技案例,论述“未知之境”的永恒性——科技越发达,人类越需保持对未知的敬畏与开拓精神。
写作此类作文时,建议考生结合个人体验(如AI工具的使用感受)与社会观察(如技术伦理争议),避免空泛议论,用具体案例体现思辨深度。记住:技术是工具,而人类提问的能力才是进步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