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延续"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核心命题思路,但首次采用"语言文字运用一拖五"形式并大幅提升灵活开放性。核心亮点包括传统价值导向与创新命题模式并存,试题紧扣时代发展需求,强化对学生思维品质与综合能力的多维度考察。
新课标Ⅰ卷延续"价值引领、素养导向"核心理念,通过《论持久战》与历史事件思辨材料强化家国情怀与正确历史认知,经典篇目默写融入文化传承考核。在"素养导向"层面,试题深化思维品质检验,现代文阅读第9题摒弃固定答题套路,要求考生自主论证"是否赋予回忆意义",第22题以"恢复疲劳"语法逻辑争议激发批判性思考。结构上仍保持"两篇现代文+古诗文+语言文字应用+写作"框架,分值微调第14题至5分,新增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强化跨能力测试。
试题内容显著适配新教材与新课标,文言文选材《资治通鉴》配套《读通鉴论》形成对比阅读,古诗鉴赏关联《琵琶行》等课内文本,写作题目紧扣"互联网与AI应用"现实场景,彰显"教考衔接"与情境实践导向。创新维度体现为高度开放设问:文学类文本阅读鼓励个性化视角,语言运用增设逻辑辩证题,降低机械记忆权重。
2024年新高考呈现出"守正出新"特征,在保持核心价值稳定输出基础上,强化能力考核纵深度。考生需突破模板化备考思路,加强跨文本分析与思辨能力训练,关注前沿科技与社会议题的应用性关联,以应对未来命题持续革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