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巨头确实很强,2025年市值集体反超美国七雄,技术突破与政策驱动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尤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与半导体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展现全球竞争力。
腾讯以混元大模型为核心构建流量与AI生态,社交网络覆盖超10亿用户,广告业务通过AI赋能提升收入,云计算借助本土化数据优势构建护城河,但需突破全球化瓶颈;阿里巴巴依托国内50%电商市占率及菜鸟物流网络推进全球化,阿里云借助AI需求增长实现差异化竞争,并通过苹果合作强化技术影响力;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与DM-i混动技术实现成本控制,在新能源车销量上超越特斯拉,同时加速高阶智驾系统普及,全球化布局推动产业链重塑。中芯国际成熟制程产能全球领先,国产替代趋势下业务增长强劲,28纳米芯片良品率突破99.3%,但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仍存技术代差。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市占率第三,AIoT生态覆盖家居与可穿戴设备,汽车业务通过SU7智能化转型突破增长,边缘AI部署优化硬件生态。京东通过AI重构供应链效率,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构建智能物流与无人配送体系。美团持续加码外卖无人机及AI配送网络,技术赋能本地服务场景。
政策支持对中国科技企业崛起至关重要,《“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AI全域渗透,半导体产业基金引导国产替代浪潮,2024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增至150%,为中芯国际等企业提供超2000亿元减免,税收优惠与资本改革(如科创板“红筹回归”通道)强化资金支持。
估值层面,中国七巨头平均市盈率18倍,不足美国“七姐妹”(35倍)一半,腾讯、阿里市净率显著低于国际同行,凸显低成本扩张潜力。尽管在先进制程芯片、操作系统底层架构等领域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但端侧AI部署(如DeepSeek开源模型应用)与场景化创新(如新能源车垂直整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全球化扩张与国产替代趋势下,中国科技企业有望在新能源车、AI消费级应用、半导体等增量市场加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