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第一个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核心成果:
-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年)
浙江大学是国内首批获准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该专业于2019年正式招生,学生纳入竺可桢学院图灵班。培养方案已制定完成,标志着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重大突破。
-
全国首批人工智能通识课程(2024年)
2024年,浙江大学首次将人工智能课程作为通识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推出5个试点班,供300名大二及以上学生选修。这一课程由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参与,旨在提升跨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
人工智能卫星技术突破(2025年)
浙江大学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其研发的国产“NMT活体生理检测仪”成功中标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标志着该校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方面进入新阶段。
补充说明 :
-
人工智能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是浙大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但未明确是否为“第一个”相关项目。
-
2025年关于“人工智能专业沦为新‘天坑’”的报道,主要反映社会对专业热门度的讨论,与高校实际建设成果无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