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通过股权投资、合资企业及市场渗透等方式,在中国市场布局了数百家企业,涉及金融、科技、消费、医疗等多个领域,但需明确其“控制”多为财务投资而非绝对控股。 根据公开数据,高盛目前直接或间接持股的中国企业超过400家,包括工商银行、双汇发展、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并通过证券、私募基金等渠道深度参与中国市场运作。
高盛在中国的资本布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金融领域:高盛是首家控股中国证券公司的外资投行(高盛高华证券),并曾持有工商银行7%股权(2006年)。截至2024年,其通过QFII等渠道重仓312家A股公司,包括华测检测、深圳华强等,持股比例多在1%-5%之间。
- 消费与制造业:2006年联合鼎晖收购双汇集团100%股权(后逐步减持),并持有雨润食品13%股份,主导中国肉类加工行业;另投资美的电器、福耀玻璃等制造业企业。
- 科技与医疗:持股中芯国际4%、华测检测1.67%,并布局医药企业如海普瑞(持股26.18%)、新天地等,近年加码AI赛道,投资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
- 房地产与不良资产:通过白厅基金收购上海百腾大厦等地产项目,并参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
高盛的投资策略以“低价布局—高价退出”为主,虽不直接控制企业运营,但通过资本渗透影响行业格局。当前其在中国市场的角色更偏向于财务投资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建议投资者关注其持股变动及政策风向,理性看待外资机构的商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