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关于国家对失能失智老人的政策,综合近年发布的权威文件和措施,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基本养老保障体系
-
失能失智人员补贴
根据失能失智程度,运营补贴标准分为200元、400元、600元以上三级,用于支持养老机构或社会组织的运营。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覆盖范围 :覆盖城乡所有失能失智老人,无论户籍或经济状况。
-
保障内容 :提供失能护理补贴,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护理补贴衔接。
-
实施目标 :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例达55%。
-
二、医疗保障优化
-
医保政策调整
-
提高脑梗等慢性疾病报销比例,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缓解贫困家庭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
定期更新医保目录,将新型康复治疗技术纳入报销范围,剔除不合理药物。
-
-
健康管理与评估
- 推广居家健康评估与康复护理指导,建立失能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
三、服务体系完善
-
居家养老支持
-
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配备医疗护理、康复辅具等设施。
-
推广“互联网+照护服务”,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床位,支持医养结合模式。
-
-
机构养老能力提升
-
完善长照补贴政策,引入第三方评估标准,降低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门槛。
-
鼓励公办与民办机构合作,盘活闲置资源,提升护理型床位供给。
-
四、预防与干预机制
-
早期识别与干预
-
开展失能高危人群健康筛查,建立预警机制,推进健康指导与综合干预。
-
在试点地区探索“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共同入住模式,支持有能力的机构收住重度残疾人。
-
-
区域协同发展
- 以13个省(区、市)为试点,推进失能失智预防干预工作,建立全国性评估与信息共享平台。
五、政策协同与监督
-
部门联动 :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长期照护服务监督机制。
-
地方试点 :如山东、北京等地出台具体措施,探索适合本地的照护服务模式。
以上政策体系体现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旨在构建覆盖全民、多层次的养老保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