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业证代码由作业种类代号、地区代码、顺序号和证书项目代号组成,具体如下:
一、代码结构
-
作业种类代号 (1位字母):表示特种作业类别,如锅炉司炉(G)、压力容器操作(R)、气瓶充装(P)等。
-
地区代码 (3位字母):首次发证部门所在地区代码,如北京为“京”、上海为“沪”。
-
顺序号 (3位数字):由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分配。
-
证书项目代号 (1-2位字母或数字):具体作业项目的标识,如一级锅炉司炉为G1,气瓶充装P1等。
二、常见作业代码示例
-
锅炉相关 :G1(一级锅炉司炉)、G2(二级锅炉司炉)、G3(锅炉水处理)。
-
压力容器 :R1(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R2(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
-
气瓶操作 :P1(永久气体气瓶充装)、P2(液化气体气瓶充装)。
-
电梯维护 :T(电梯修理)、S1(客运索道修理)。
三、注意事项
-
代码总长度为12位,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细微差异,建议以发证部门要求为准。
-
证书项目代号需参考《特种设备作业目录》或当地标准。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来源及最新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