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到B,男声多在E到F之间
歌曲调的高低排列涉及音调的物理特性和音乐实践中的常见调式,具体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音调的物理排列
-
基本音阶顺序
音调从低到高的基本排列为: C、D、E、F、G、A、B 。这一顺序基于十二平均律,即相邻音级之间的频率比约为1.2倍。
-
实际应用中的扩展
在实际音乐中,调式可能包含升号或降号,例如:
-
C大调(无升降号)
-
G大调(1个升号)
-
B大调(5个升号)
-
二、调式音阶的构成
-
自然大调
音阶为: 1234567i (即C大调为C、D、E、F、G、A、B,第3、4音为半音)。
-
自然小调
音阶为: 67(6和7为半音) (如A小调为A、B、C、D、E、F、G)。
-
调式与演奏
不同调式通过升降号改变音高,例如:
-
C#大调(升F):C、#C、D、#D、E、#E、F
-
bE小调(降G):B、C、#C、D、E、#F、G
-
三、调与声调的关系
-
声调与音高的对应
-
低频音调 :2000赫兹以下,音调随响度增加而 下降 (如低音提琴)。
-
高频音调 :3000赫兹以上,音调随响度增加而 上升 (如钢琴高音区)。
-
-
实际应用中的调整
若原唱音调过高或过低,可通过调高或调低演奏音来适应,例如将C调上移至G调以降低音高。
四、常见调式的记忆方法
可通过口诀记忆调号规律:
-
升号数量 :G(1)、D(2)、A(3)、E(4)、B(5)、F(6)、C(7)
-
规律示例 :从C调到G调需升4个半音(#F、#C、#G、#D)
总结
歌曲调的高低排列基于十二平均律的音阶结构,实际演奏中需结合调号调整。了解自身音域后,可选择最适合的调式以凸显音色。低频音调随响度下降,高频音调随响度上升,这一特性也需在演奏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