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人工智能AI基金排名前十的榜单中,方正富邦中证沪港深人工智能50ETF以47.74%的近一年净值涨幅位居榜首,其跟踪的SHS人工智能50指数表现强势,重仓寒武纪-U、美团-W等大牛股,成为驱动收益的核心因素。其他领先产品如宝盈人工智能A和西部利得中证人工智能A分别以40.97%和36.71%的涨幅紧随其后。
-
方正富邦中证沪港深人工智能50ETF以47.74%的近一年涨幅位列第一,跟踪的SHS人工智能50指数涵盖沪深与港股通中50只高市值AI龙头,包括寒武纪-U(近一年涨361.88%)、美团-W(涨119.17%),覆盖软件开发、云计算等前沿领域,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
宝盈人工智能A和西部利得中证人工智能A分别以40.97%和36.71%的收益分列二三位,聚焦国内AI产业链上下游,涉及芯片、算力基础设施及AI应用场景,覆盖中科曙光、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
-
科创AI指数相关基金虽未完整披露年度数据,但其近一年涨幅达79.26%,反映科创板AI企业的高成长性,重点持仓包括寒武纪-U、中芯国际等芯片与AI技术核心标的。
-
CS人工智能指数基金以33.72%的涨幅位列中游,成分股涵盖2000余只,历史累计涨幅达261.92%,适合追求广泛分散投资的用户,代表性企业如海康威视、中兴通讯。
-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基金表现稳定,近一年上涨45.01%,聚焦创业板高弹性AI标的,如宁德时代、机器人领域企业,兼具进攻性与成长性。
-
信创ETF(562570)凭借30.34%的涨幅入围,专注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赛道,覆盖国产操作系统、基础软件企业,契合政策导向的长期发展逻辑。
-
游戏ETF(159869)以29.67%的收益凸显AI在泛娱乐领域的应用价值,持仓包含游戏开发及动漫IP企业,受益于AI驱动的内容创作效率提升。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一年涨28.38%,覆盖云服务基础设施与SaaS龙头,如阿里云、腾讯云供应链企业,为AI算力提供底层支持。
-
恒生医药ETF(159892)结合AI医疗概念实现18.88%增长,聚焦AI辅助诊疗、药物研发领域,潜在收益与港股医药板块估值修复相关。
-
消费电子ETF(159732)凭借15.26%涨幅展现AI硬件端潜力,持仓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厂商,受益于消费级AI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提升。
AI主题基金整体表现分化显著,核心差异源于跟踪指数差异及行业侧重点。投资者需结合风险偏好选择——如追求爆发力可选择科创AI或芯片类基金,注重稳健则可关注宽基指数基金。需留意AI行业高波动特性,建议分散配置以平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