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7名中学校长书记落马,教育反腐力度空前,重点中学成腐败高发地。
江西近期掀起教育领域反腐风暴,17名中学校长、书记在近4个月内相继落马,涵盖吉安、宜春、萍乡等多地,涉及省重点中学8所,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些案件中,关键特征包括同一学校前后任校长接连被查、重点中学成腐败重灾区、及退休人员主动投案。例如,吉安县立中学原校长许灿明退休后主动交代问题,而其继任者龙必羌早在今年5月已投案;安源中学更出现前后两任校长相继被查的罕见情况。
案件密集曝光源于江西专项治理行动的推进。今年4月,江西省启动基础教育领域专项治理,重点打击招生徇私、基建贪腐、教材采购回扣等突出问题。短短4个月内,萍乡、吉安先后出现“校长团灭”现象:安源中学两任校长、吉安县5所中学5名负责人接连落马。教育部门官员坦言,此类案件暴露出教育系统权力监督缺位,部分学校负责人利用基建招标、设备采购、教师调动等环节牟利。值得关注的是,景德镇二中、安源中学等老牌名校卷入其中,印证了腐败问题向基层和名校渗透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与商人勾结、家族式腐败成为新特点。部分校长通过亲属设立公司承接学校工程项目,或利用招生指标进行钱权交易。例如,某涉案校长家属被曝长期垄断校服供应业务。而宜春、九江等地案件则显示,少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变相牟利,甚至形成跨区域利益链条。
此次反腐行动凸显教育系统清朗建设的紧迫性。江西省纪委监委强调,将重点整治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资金使用透明度低等问题,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招生、基建监管体系。专家指出,反腐需从制度层面完善校长权力制约机制,强化第三方审计与家长监督。随着案件深入调查,更多涉及教育公平的隐秘问题或将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