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上曾用名及名称演变如下:
-
夏商时期
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
-
春秋战国
属齐国,太公望封地营丘(今昌乐境内)。
-
秦代
设胶东郡,后因潍河得名“潍县”。
-
隋唐时期
-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潍州”;
-
明洪武十五年(1377年)撤潍州,改称“潍县”。
-
-
1948年解放后
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立“潍坊特别市”,1949年正式定名“潍坊市”。
别称 :
- 古称“潍州”“潍县”,别称“鸢都”(因风筝文化得名)。
潍坊历史上曾用名及名称演变如下:
夏商时期
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
春秋战国
属齐国,太公望封地营丘(今昌乐境内)。
秦代
设胶东郡,后因潍河得名“潍县”。
隋唐时期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潍州”;
明洪武十五年(1377年)撤潍州,改称“潍县”。
1948年解放后
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立“潍坊特别市”,1949年正式定名“潍坊市”。
别称 :
潍坊历史名人辈出,涵盖政治、文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以下为代表性人物: 一、政治与外交家 晏婴 (春秋时期) 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以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著称,著有《晏子春秋》。 曹鸿勋 (清代) 打开中国陆地第一口油井“老一井”,奠定中国石油工业基础。 赵一萍 (近现代) 革命将领,曾任多种职务,1955年获少将军衔,获多项勋章。 二、文学与艺术大师 张择端
山东潍坊并不被称为“鬼城”。这个名称实际上与重庆丰都鬼城有关,而潍坊则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潍县城隍庙的历史与传说 历史背景 :潍县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潍坊重要的文化遗迹,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传说 :在潍县城隍庙中,流传最广的是“卧奶奶”的故事。相传城隍爷出巡时,一位女子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最终相思而亡,家人便在庙内塑了她的像
寿光、诸城、青州 根据最新数据,山东潍坊市最富的三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如下: 一、2023年GDP总量排名 寿光市 GDP总量达1028.7亿元,连续多年稳居潍坊市第一,以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发展为支柱。 诸城市 GDP为830.53亿元,紧随寿光之后,依托大企业和制造业优势保持领先地位。 青州市 GDP为733.6亿元,位列第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域经济百强县,经济实力强劲。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