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故都,风筝之都
潍坊的由来与历史可概括如下:
一、历史渊源
-
夏商时期
潍坊地区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已有斟灌、斟鄩等古国存在。西周时,周武王封太公望于齐地,营丘(今昌乐境内)成为齐国都城。
-
春秋战国时期
潍坊属齐国,是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时期市辖区曾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大部分属齐。
-
秦汉至隋唐时期
秦朝设胶东郡,汉代属东莱郡、北海郡等,东汉置亭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设昌乐县,唐代属青州,五代十国时改称潍县。
-
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属山东东路青州,元初属中书省山东东临榆中路青州府,元十年(1273年)升为潍州。明清时期,潍坊继续保持重要地位,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二、名称由来
-
“潍县”名称 :源于境内主要河流潍水,隋代设潍州,明洪武年改称潍县。
-
“鸢都”雅称 :因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重要城邑,且以放风筝闻名,故得名“鸢都”。
三、历史地位与文化特色
-
经济与手工业
明清时期以“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机,十万织布机”著称,是纺织业和手工业中心。清代乾隆年间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美誉。
-
文化影响
-
思想文化 :稷下学宫吸引学者,对齐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
历史名人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任密州知州。
-
-
交通枢纽
自秦朝起为京东古道重要枢纽,明清时期是海岱地区文学重镇。
四、行政区划演变
-
1948年4月27日解放后,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立潍坊特别市,1949年改称潍坊市。
-
1984年设潍城区,2019年撤县设市。
潍坊历史融合了齐文化、农耕文明与手工业传统,既是历史名城,也是现代经济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