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扩写小说是否侵权,取决于人类参与程度和内容独创性。若仅输入简单指令直接输出雷同内容可能侵权,但经过深度修改、融入独创性表达则受版权保护。
-
法律现状与核心争议
我国著作权法暂未明确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但司法实践强调“人类智力成果”为核心标准。若扩写内容与原作高度相似(如复制情节、人物设定),可能侵犯改编权;若AI独立生成且用户未实质性参与,则难以主张版权。 -
侵权风险的关键因素
- 相似度判定:AI扩写若保留原作核心表达(如独特世界观、关键对话),即使文字调整仍可能侵权。
- 商业用途:营利性传播未授权扩写内容风险更高,需额外谨慎。
- 训练数据合法性:若AI模型使用侵权作品训练,其输出可能被追溯为衍生侵权。
-
合规操作建议
- 保留创作痕迹:记录从构思到修改的全流程,证明独创性投入。
- 差异化处理:对AI输出进行情节重构、风格调整,降低相似性。
- 授权先行:扩写受版权保护的小说前,务必取得原作者许可。
AI是工具而非替代,合理使用可提升效率,但版权意识不可缺位。创作者应平衡技术创新与法律边界,确保内容既鲜活又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