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专业术语涵盖表演、音乐、服装、行当等多个领域,以下为常见分类及解释:
一、行当分类
-
生行
- 表演男性角色,包括老生(正派老者)、小生(青年书生)、武生(武艺角色)、娃娃生(儿童角色)等。
-
旦行
- 表演女性角色,细分为正旦(青衣)、花旦(花脸)、武旦(武艺女性)、刀马旦(擅长武打)、老旦(老年女性)、彩旦(丑角)、花衫(戏曲服装)等。
-
净行
- 俗称“花脸”,多扮演性格粗犷的男性角色,如包拯、张飞等。
-
丑行
- 又称“小花脸”,包括文丑(文职角色)和武丑(武艺角色)。
二、表演程式
-
起霸 :武将出征前的整盔束甲程式,包含舞蹈动作,烘托战斗氛围。
-
档子 :多人参与的武打对打程式,常表现战斗场面。
-
亮相 :演员上场时的动作,用于展示角色外貌与气质。
三、音乐与服饰
-
唱腔 :戏曲曲调和唱段,是核心表现手段。
-
脸谱 :角色面部图案,象征性格特征(如白脸代表阴险)。
-
行头 :演员服装及配饰,包括盔头、戏服、靴子等。
四、演出相关
-
压轴 :折子戏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为“大轴”得名。
-
跑龙套 :扮演随从或兵卒,因穿绣龙戏服得名。
-
客串 :非职业演员临时参与演出。
五、其他术语
-
科班 :旧时戏曲演员训练机构。
-
唱白脸 :戏曲中白脸角色象征阴险,如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