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的资费较高,主要源于套餐定价策略偏保守、存量用户价格歧视明显、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对比电信和联通缺乏价格竞争力。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
套餐定价策略保守
中国移动的5G套餐起步价普遍高于竞品10%-15%,例如北京地区最低5G套餐128元/30GB,而联通同类套餐仅99元。其低价套餐(如9元/月含40分钟通话)性价比也低于电信的5元无门槛套餐或联通的8元套餐。新用户可享首年7折优惠,但老用户升级容易降级难,导致65%流失用户认为“套餐性价比过低”是主因。 -
运营成本压力大
网络维护、铁塔使用费及新技术研发(如智慧家庭、DICT业务)推高了成本,2021年仅新业务支撑费用就超800亿元,但相关收入仅623亿元,收支失衡。职工薪酬占收入比重从14%升至16.36%,人均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
价格调整滞后于市场
尽管2025年4月中国移动宣布下调亲情网资费,但核心套餐降价幅度有限。竞品如电信“星卡”19元含30GB定向流量、联通“腾讯王卡”29元含30GB专属流量,均以灵活低价吸引用户,而移动同档位套餐价格仍偏高且附加条件多。
总结:中国移动的高资费是历史定价惯性、成本结构问题与市场竞争反应迟缓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户可通过对比异地套餐(如浙江19元60G通用流量卡)或携号转网降低通信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