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诗词平仄的核心在于通过视觉化规则(如平仄交替、对仗、押韵)快速掌握格律诗的音韵规律,关键亮点包括:平仄二元对立、句式组合逻辑、以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变通原则。
-
平仄的本质与作用
平仄是汉语声调的分类,平声舒缓(如“天”“空”),仄声曲折(如“地”“动”)。格律诗中,平仄交替形成节奏美,如五言“平平仄仄平”或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
近体诗的三大规则
- 同句交替:单数字平仄可灵活(“一三五不论”),双数字必须严格(“二四六分明”)。
- 上下句对仗:如出句“仄仄平平仄”,对句需“平平仄仄平”。
- 联间相粘:相邻两联的平仄需部分重复,如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与“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的衔接。
-
常见格式与记忆技巧
五言和七言各有四种基础句式,通过“镜像法”推导:五言“平平仄仄平”扩展为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五绝首句“仄仄平平仄”对应七绝“平平仄仄平平仄”。 -
实践应用与误区
创作时需注意:押平声韵、避免“孤平”(句中仅一平声)、活用“拗救”(调整平仄补救)。例如,李白“床前明月光”中“明”字救“月”字的仄声。
掌握平仄规律后,诗词创作既能遵循传统,又能灵活创新。不妨尝试用一张平仄对照图辅助练习,快速提升格律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