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6年GDP增长率预计将放缓至3%~5.2%区间,核心挑战来自房地产下行、内需疲软及外部关税压力,但政策支持与新兴产业发展或形成对冲。
-
主要预测分歧:国际机构对2026年增速的预测差异显著。瑞银等持悲观态度,认为房地产拖累和关税冲击可能导致增速降至3%;而大摩和DeepSeek等机构则相对乐观,预测区间为4.1%~5.2%,理由包括政策刺激见效、新兴行业(如AI、新能源)的贡献提升。
-
关键拖累因素:
- 房地产持续萎缩:2024年开发投资下降10.6%,销售面积锐减,待售库存高企,2026年仍可能拖累投资与就业。
- 内需不足:CPI连续23个月低于1%,新中产消费力受房贷、失业风险压制,农村老龄化加剧需求疲软。
- 关税冲击:若美国分阶段加征60%关税,可能拉低出口增速,间接影响制造业和供应链。
-
积极支撑力量:
- 政策工具箱:专项债、基建投资和科技补贴(如设备贴息)有望缓冲下行压力。
- 新动能崛起:AI、高端制造和绿色产业增速超20%,逐步替代传统增长模式。
-
长期转型趋势:潜在增速预计降至3.75%~4.2%,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创新驱动将推动质量型增长,降低对投资与人口的依赖。
总结:2026年中国经济或步入“低增速、高转型”阶段,需关注政策对冲效果与结构性机会。企业宜布局新兴领域,个人需警惕就业与收入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