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寒暑假工被骗案例主要涉及黑中介、虚假招聘、预收费等手段,以下是典型案例及防范建议:
一、典型案例
-
广州番禺区“得物打包员”骗局
学生通过BOSS平台找到兼职,被中介以“社会工登记”为名要求缴纳高额照片打印费(18元/张),并诱导至陌生地点进行身份验证。最终发现被骗,且无法联系到中介。
-
西安“星启远帆人力资源”诈骗
学生应聘地铁安检等岗位,缴纳308元体检费、312元保险费后失联。经调查,该公司存在违规预收费、非法经营等问题,已被劳动部门责令停业。
-
河南郑州“租房兼职”骗局
中介以暑期工为名,收取租房押金后失联。受害者通过正规平台租房时需警惕“低价房源”陷阱,避免提前付款。
-
昆山“暑期手工兼职”诈骗
学生通过兼职APP刷单,先返还小额佣金后以任务未完成为由拒绝返款,累计损失超7000元。此类刷单行为本质违法,需警惕“高佣金”诱惑。
二、防范建议
-
警惕高薪兼职
不签合同、要求预付费用(如体检费、社保)的岗位多为骗局,建议通过正规企业应聘,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
核实企业资质
遇到要求缴纳费用或提供身份证等敏感信息时,及时联系学校辅导员或劳动部门核实企业合法性,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
拒绝刷单类兼职
网络刷单属于违法行为,任何承诺“先垫付”返利的兼职均存在风险,切勿参与。
-
保留**证据
即使未签订书面合同,也可通过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保存证据,便于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