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日子讲究时间顺序与对象区分,核心在于体现尊卑长幼的礼仪传统。初一拜本家、初二访岳家、初三走妻族、初四会姑亲,不同日期对应不同亲属关系,且不同场合的礼节、礼物选择均有细致规范。以下是具体讲究:
-
时间顺序不可颠倒:初一清晨先向家中长辈跪拜,长辈赐压岁钱;初二“回娘家”是铁律,女婿需携礼叩拜岳父母;初三初四依次拜访妻族和姑亲。现代因假期有限,部分顺序可调整,但初二拜母族仍严格遵循。
-
对象决定礼仪形式:对长辈需行跪拜或深揖,平辈拱手即可;上门拜岳家需先祭祖先再跪拜长辈;邻里间抱拳道吉祥话,商人互贺“发财”。新女婿首次拜年礼物需含荔枝、桂圆等“包头”,象征隆重。
-
礼物与场合匹配:谢恩性拜访(如谢医生)需备厚礼;普通亲友以糕点、水果表心意;邻居可空手,重在祝福。山东部分地区拜年需“五跪”,分别祭祖先、高堂、乡亲等,体现层次性。
-
现代简化与禁忌:城市多改用贺卡、微信拜年,但忌初五后补拜(谐音“挽联”)。宁波等地保留坟前拜年,台湾则用“食甜”习俗传递圆满。
拜年本质是人际关系的年度更新,遵循传统既是对文化的尊重,更是情感纽带的有序维系。若时间冲突,提前沟通或改用电子祝福,但核心礼仪不可轻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