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学科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与产教融合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形成以人工智能与教育技术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发展路径,其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学科评估的核心亮点。
-
学科建设与评估等级
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学科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与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构建了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教育技术的完整学科体系。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B类梯队,尤其在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区域产业服务能力指标上表现突出,科研经费年均增长达25%,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 -
特色研究方向与科研成果
学科聚焦教育智能技术与行业数字化转型两大方向,在智能教育平台开发、多模态学习数据分析等领域产出标志性成果。例如,团队研发的基础教育知识图谱系统已应用于全国300余所学校,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并在AAAI、IEEE Transactions等顶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专利转化率达35%。 -
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
通过**“双导师制”与校企联合实验室**,学科构建了“理论-实践-产业”闭环培养体系。与科大讯飞、奇瑞新能源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智能驾驶算法、工业互联网安全等前沿课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98%,其中30%进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15%获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奖项。 -
社会服务与未来布局
学科深度参与智慧城市与乡村振兴项目,主导开发农村电商大数据监测平台,服务安徽省16个县域。未来规划中,学科将强化量子计算教育应用与低碳数据中心技术研究,筹建长三角教育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目标在第五轮评估中实现学科等级跃升。
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学科通过特色化发展路径,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价值,为区域数字经济与教育现代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成为地方高校计算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