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微课一等奖作品通常聚焦时代热点、创新表达形式、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与现实案例,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传播力。 以下从核心特点与创作方向展开分析:
-
选题紧扣时代脉搏
获奖作品多围绕科技强国、红旗渠精神、价值观困惑等主题,既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又贴近青年群体思想实际。例如《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智能》探讨科技伦理,《筑梦新时代》通过家乡变迁折射红色基因传承。 -
形式创新增强感染力
优秀作品善用微视频、情景剧等多媒体手段,如《勇立潮头》以合肥改革实践为案例,结合数据可视化呈现科技创新成果;《为你,千千万万遍》通过诗化语言和政务场景还原,让抽象党性教育具象可感。 -
内容设计突出“破圈”思维
摆脱说教模式,采用“问题导向+案例解析”结构。例如《价值观的内涵》直面大学生理想冲突,《破“内卷”》用青年语言解构社会现象,通过互动提问引发共鸣。 -
精神内核与艺术表达统一
一等奖作品普遍实现思想深度与审美表达的平衡,如《长征精神》用历史影像传递信仰力量,《当一抹红触碰那处留白》以艺术创作激活红色记忆,实现价值观的“软植入”。
创作优质思政微课需把握“思想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原则,既要挖掘深刻主题,也要探索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