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共分为 8个地级市 和 1个自治州 ,具体如下:
-
地级市
-
长春市(省会,副省级市)
-
吉林市
-
四平市
-
辽源市
-
通化市
-
白山市
-
松原市
-
白城市
-
-
自治州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说明 :
-
长春市是吉林省唯一副省级市,其他均为地级市。
-
各地级市下辖多个县、市辖区及县级市,具体可参考权威行政区划资料。
吉林省共分为 8个地级市 和 1个自治州 ,具体如下:
地级市
长春市(省会,副省级市)
吉林市
四平市
辽源市
通化市
白山市
松原市
白城市
自治州
说明 :
长春市是吉林省唯一副省级市,其他均为地级市。
各地级市下辖多个县、市辖区及县级市,具体可参考权威行政区划资料。
2024年吉林省各市GDP排名如下: 长春市 GDP总量7632.19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3.1%。其经济以汽车制造和科技产业为主,但2024年增速低迷,仅130亿元增量。 吉林市 GDP总量1633.23亿元,排名第二,增速16.25%,首次超越松原市(1002.18亿元)。产业涵盖汽车制造、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被称为“东北经济新星”。 延边州 GDP总量1018.1亿元
根据权威信息源综合分析,吉林省最繁华的城市排名如下: 一、长春市 综合实力 :稳居吉林省首位,省会城市,副省级市,Ⅰ型大城市,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经济优势 :2023年GDP达7651亿元,汽车、高铁等产业支柱突出,拥有中国一汽等龙头企业。 交通枢纽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1000万人次,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 二、吉林市 经济地位 :省域副中心城市
根据最新数据,吉林省各城市排名如下:长春市以7632.19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延边州超越松原市排名第三,吉林市则以1633.23亿元排名第二。 吉林省城市排名亮点 长春市 :作为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经济总量长期领跑全省,2024年GDP达到7632.19亿元,实际增速4.8%,经济地位稳固。 延边州 :以16.25%的GDP名义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总量突破1018.1亿元,排名第三
吉林省吉林市曾经担任过省会,但已于1954年迁出。具体信息如下: 历史沿革 1945年日本投降后,吉林市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吉林市(1948年解放后沿用)。 1954年9月,吉林省政府正式迁至长春市,吉林市降为地级市。 省会变迁原因 交通枢纽地位 :20世纪初中东铁路建成,长春站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带动了经济和人口聚集。 工业发展 :长春依托铁路优势,逐步发展为工业重镇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这一结论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得到一致确认。以下是具体依据: 官方排名与定位 多份政府及权威机构文件明确指出,吉林市在吉林省城市规模排名中位列第二。例如,2024年一季度其GDP占全省13.05%,2025年中央确定的“四大城市”中,吉林市与长春市分列前两名。 人口与经济数据支撑 常住人口规模:2023年统计显示,吉林市常住人口约450万,其中城区人口200万
吉林省会城市之所以不是吉林市,而是长春,主要源于历史沿革、地理优势和战略发展需求 的综合考量。 历史因素 :吉林市(原名吉林乌拉)曾是清朝吉林将军驻地,长期作为东北军政中心。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基于区域平衡发展,选择长春作为新省会。 交通枢纽地位 :长春地处东北铁路网核心,便于连接周边省份,而吉林市位于东部山区,辐射能力有限。 经济与工业基础 :长春在20世纪已形成汽车制造等产业优势
吉林省的省会是长春市,而非吉林市。 长春自1954年起成为吉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吉林市作为历史悠久的原省会,如今是省内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旅游目的地。 历史沿革 吉林市在清朝至民国时期长期作为吉林省会,但1954年因行政区划调整,省会迁至长春。这一变化与长春的铁路枢纽地位及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中东铁路的修建强化了长春的交通优势。 地理与经济地位
吉林省会从吉林市迁至长春市,核心原因是交通优势、工业崛起与地理中心的综合作用 。20世纪初中东铁路的修建让长春成为枢纽,而吉林市依赖的松花江水运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长春凭借“一汽”等工业项目实现经济反超,加之其位于吉林省中部的辐射优势,最终在1954年完成省会变迁。 长春的崛起始于中东铁路的贯通。1903年这条铁路全线通车,使长春成为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