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省内异地就医新规的核心变化是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管理和强化备案流程。河南省率先将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就医地按病种付费体系,云南省明确要求先备案后结算,广东省则简化了跨市就医流程并实现生育费用直接结算。新规旨在减少垫资压力、优化分级诊疗,同时通过属地化管理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
按病种付费成为主流
河南省规定,2025年起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执行就医地的病组或病种分值付费标准,医疗机构需提供与本地参保人相同的服务。此举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激励规范诊疗行为,并引导患者合理流动。例如,郑州市域内医疗机构统一按当地政策结算,其他地区则遵循属地原则。 -
备案流程线上化与长期有效
云南省要求参保人跨州(市)就医前必须备案,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等5种线上渠道办理,急诊或转诊转院视为自动备案。广东省将备案有效期设为至少6个月,并允许补办备案后直接结算,减少手工报销环节。 -
结算范围扩大与待遇互认
广东省新增门诊特定病种全省认定信息互认,患者无需重复办理;生育医疗费用和符合条件的外伤费用也纳入跨市直接结算。河南省则通过月度预拨付机制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强化就医地审核责任,确保基金安全。 -
技术支撑与监管强化
各省依托全国医保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结算,如河南省要求就医地将异地费用纳入本地DRG/DIP考核,并与年终清算挂钩。广东省明确医疗机构不得以本地住院作为转诊条件,杜绝变相限制异地就医权益。
2025年新规以便民惠民和控费增效为双目标,建议参保人提前了解参保地政策细节,善用线上备案工具,遇到问题及时联系两地医保部门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