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明明外面凉快,家里却闷热难耐,主要原因是热量传递滞后、空气流通不足以及建筑材料蓄热。白天阳光加热房屋后,热量被墙体、家具等吸收储存,傍晚室外降温时,室内仍持续释放蓄积的热量,加上通风不畅和湿度较高,导致体感更闷热。
具体原因分析:
- 热量传递延迟: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比热容较小,白天吸热快但散热慢,傍晚室外降温后,墙体仍会缓慢释放热量,导致室内温度居高不下。
- 空气流动差异:室外风力促进散热,而室内空间封闭、通风不良,热量和湿气难以快速排出,尤其下雨后湿度增加,闷热感更明显。
- 湿度影响体感:雨后室外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但室内湿度上升会抑制汗液蒸发,使人感觉更热,即使温度相同,湿度高也会加剧不适。
改善建议:增强通风(如对流开窗)、使用遮阳帘减少日间蓄热,或放置水盆辅助降温。合理调节室内外温差与湿度,能有效缓解闷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