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生产呈现科技赋能、结构优化、全链融合的蓬勃发展态势,粮食总产连续9年超740亿斤,盐碱地变“聚宝盆”,“河北净菜”占北京市场四成份额,展现出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农业的全面转型。
科技驱动单产提升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良种推广,河北将“望天田”变为“双季仓”,玉米密植技术使亩产突破800公斤。盐碱地治理集成耐盐碱品种与咸水结冰灌溉技术,旱碱麦产业链年产值达135亿元。无人机飞防、智慧喷灌等数字化手段覆盖86.3%农作物耕种收环节,农业机械化率全国领先。
特色产业激活增收潜力
卢龙县羊肚菌种植亩收益超10万元,带动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作物规模化发展。环京津蔬菜基地年产5717万吨,158家共建基地实现净菜加工全链条标准化,开发细分品类如圆白菜丝、丁、块等,带动千余人就业。赵县雪花梨、沧州金丝小枣等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三产融合释放增值空间
玉锋集团年加工千万吨玉米,衍生淀粉、糖浆等20余种产品;金沙河面业将小麦转化为挂面、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商品。休闲农业拓展“农业+文旅”模式,如固安县周家务村融合农事体验与民宿经济,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农民综合收入增长40%。
面向未来,河北正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五大千亿级产业工程,持续强化京津冀供应链协同,让农业成为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