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在提升农产品品质、优化种养结构方面成效显著,但仍面临农技人员不足、推广方式单一、信息化覆盖不均等挑战。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生态健康种养技术,水稻、油菜等主粮作物优质化率已超80%,绿色认证农产品达28个;丘陵山区林下种养、沿湖水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化。偏远地区因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推广资源失衡,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不足,且推广服务与需求脱节现象普遍存在。
分点论述核心现状与对策:
-
技术推广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沿江沿湖地区通过农机化推广实现棉花、水稻规模化种植,丘陵山区发展林下生态经济,畜牧业形成区域特色集群。但部分农民反映技术应用难度大,需配套简化操作指南和全程跟踪服务,例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时结合实地演示。 -
资源分配与信息化建设亟待优化
山东省数据显示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率仅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建议三年内专项投入5亿元基建资金,并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数据中心,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扩大信息触达面。 -
推广模式需从“单向传授”转向“需求驱动”
60%农户认为现有推广内容与需求不匹配,例如忽视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技术指导。可建立示范园区开展个性化培训,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区域种植偏好,动态调整推广重点。 -
农技队伍量与质双重提升
基层推广机构普遍存在人员老龄化和专业能力断层问题。需扩大年轻农技员编制,设立“技术+管理”复合型培训课程,同时通过政策倾斜提高偏远地区岗位吸引力。
农业推广需构建“政策-技术-市场”协同机制,短期内以信息化补短板(如提升移动端服务占比),中长期通过产业链整合(如对接电商平台)增强农民参与动力。未来三年若能将技术推广覆盖率从70%提升至85%,预计可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