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可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兼具政治沿革与文化积淀:
-
远古文明起源(70万年前-秦代)
宣城地区约70万年前已有陈山智人活动,夏商周时期中原人南迁与当地融合,形成早期聚落。商周时期属于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扩张区,出土石器、陶器等文物佐证文明发展。
-
郡县制确立(秦-西汉)
秦朝实行郡县制,宣城属鄣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丹阳郡,郡治宛陵(今宣州区),奠定行政中心基础。
-
行政建制演变(东汉-元代)
-
东汉延续丹阳郡,三国时期属吴、越、楚三国管辖;
-
西晋置宣城郡,隋初废郡设南豫州,唐代复称宣州,南宋改为宁国府,元代多次更名。
-
-
文化鼎盛期(唐-明清)
唐代宣州与苏州、杭州并称江南三大中心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涌现文房四宝、徽派建筑等特色。李白7次游历宣城,留下80余首诗作。
-
近现代发展(民国-当代)
民国时期设宣城专区,1949年后成立宣城专区,1980年更名为宣城地区,2000年撤地建市,现辖宣州区、宁国市等6个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