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批志愿若不勾选服从调剂,最直接的后果是面临退档风险,导致本批次录取资格清零,甚至可能滑档至专科批次。 这一选择虽能避免被调剂到冷门专业,但会大幅降低被理想院校录取的概率,尤其对压线考生而言,可能错失名校入场券。
1. 退档与批次失效
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一旦被某院校提档但专业志愿均未达标且不服从调剂,档案会被直接退回,本批次其他志愿自动作废。例如,考生在本科批被A校提档后因专业满额退档,将无法参与同批次B、C校的投档,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进入专科批次。
2. 名校机会流失
分数接近院校投档线的考生,若坚持不服从调剂,可能因专业竞争激烈被退档。相反,服从调剂的考生即使未进入首选专业,仍有机会通过校内转专业或辅修实现目标。例如,某考生以580分冲刺211院校计算机专业失败,但服从调剂后被录取至材料科学专业,后续通过转专业达成志愿。
3. 补救成本高昂
退档后仅剩征集志愿或专科批次可选,而征集志愿通常剩余冷门专业或偏远院校,录取率不足15%。若放弃征集志愿,考生需承担复读的时间与经济压力(年均3万—8万元),且心理落差可能影响后续发挥。
4. 特殊风险提示
部分专业组(如师范类、医学类)实行组内调剂,若不服从,可能被调剂至组内非目标方向(如从“物理学(师范)”调剂到“教育学(非师范)”)。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硬性要求不达标也会导致退档,需提前核查招生简章。
是否服从调剂需权衡风险与收益。若以院校优先或分数优势不足,建议勾选服从调剂保录取;若对专业有执念且分数优势明显,可谨慎选择不服从,但需做好复读或专科批次录取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