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被别人泄露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根据我国法律,个人档案包含敏感信息,受《刑法》《民法典》等严格保护,未经授权泄露、篡改或非法获取他人档案,需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
法律明确禁止泄露个人档案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获取、复制、散布他人档案信息,否则将侵犯隐私权。例如,擅自公开他人档案中的身份证号、住址等,可能触犯《刑法》第253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面临3年以下或3-7年有期徒刑。 -
泄露后果与责任形式
根据情节轻重,违法者需承担不同责任:- 民事责任: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 行政责任:罚款、拘留(如《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单位最高罚50万元);
- 刑事责任:若导致信息被用于犯罪或泄露超50条敏感信息,即构成犯罪。
-
**途径
发现档案被泄露后,可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报警,固定证据(如截图、调取记录);
- 向档案管理部门投诉或提起民事诉讼;
- 要求侵权方删除信息并公开道歉。
提示:个人档案安全关乎隐私与权益,建议定期核查档案使用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过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