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日期通常分别在3月20日或21日、9月22日或23日、6月21日或22日、12月21日或22日左右,具体时间因地球公转差异每年略有浮动。 这四大节气标志着四季的关键转折点,其中夏至和冬至分别对应北半球全年最长与最短的白昼,春分和秋分则全球昼夜平分。
-
春分与秋分:昼夜平分的时刻
春分(3月20日或21日)和秋分(9月22日或23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时长几乎相等。春分象征北半球春季开始,而秋分则预示秋季来临,两者均为气候过渡的重要节点。 -
夏至:白昼的巅峰
夏至(6月21日或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高。此时我国多地进入高温多雨期,农事活动繁忙,民间亦有“夏至面”等食俗。 -
冬至:黑夜的极致
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北半球白昼最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低。传统上被视为“数九寒天”的开端,但此后日照时间将逐日增长,寓意阳气回升。
总结:四大节气不仅是天文现象,更深刻影响着自然节律与人文习俗。关注具体年份的精确时间可通过天文机构查询,以应对地球公转带来的微小日期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