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古风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至前5世纪)的艺术以几何风格的突破、人体雕塑的“古风式微笑”和建筑柱式的定型为三大亮点,标志着希腊艺术从东方化风格向古典理想的过渡。这一阶段为后世西方艺术奠定了形式与美学基础。
-
雕塑的程式化与革新
古风早期受埃及“正面律”影响,青年立像(Kouros)与少女立像(Kore)呈现僵直的站姿,但逐渐发展出更自然的肌肉线条。标志性的“古风式微笑”通过微微上扬的嘴角,赋予石雕生命感,成为从神性向人性表达的关键转折。 -
陶绘:黑绘与红绘的技法革命
陶器装饰从几何纹样转向叙事性场景,黑绘技法(如《弗朗索瓦陶瓶》)以黑色剪影表现神话故事,红绘技法则通过保留赤陶底色、勾勒细节,实现动态构图。雅典工匠在此时期垄断地中海陶器贸易。 -
建筑柱式的体系化
多立克柱式(帕埃斯图姆的赫拉神庙)与爱奥尼柱式(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基本定型,前者粗壮简朴,后者纤细优雅。山墙浮雕与檐壁饰带开始协调建筑结构与装饰功能。
古风艺术虽保留程式化特征,但对比例、动态与人性化的探索,直接催生了古典时期的完美主义。其遗产至今可见于西方公共建筑与雕塑美学中。